隆庆三年,己巳夏六月,龙数见于嘉兴。湖水陡涌,风浪顿作,蟠绕于祠,乡人皆得见焉。——《嘉兴府志》 长日炎炎,正是苦夏时节。城郊山脚下的凉亭之中,几位青衣纶巾的儒生正围坐闲谈。虽说天气蒸郁,众人皆是汗流浃背,但依旧身姿挺拔,轻摇羽扇,一派文人雅士之风。 在座儒生皆是嘉兴府下辖州县数得上的秀才举子,应知府之邀前往当地有名的白龙祠参与祭祀,撰写告文。 “今夏也不知是何缘由,燥热至此。”坐在角落里的一名略有些年纪的儒生当先开了口,他衣裳料子明显比之众人的要硬拓古旧,不断挥舞的羽扇尖上也有了明显的分叉,他倒是浑然不觉,扇得愈发起劲。 “廖兄有所不知,近日可不光热,这龙见之事也是越来越多了。我听说,前几日太湖上又见了龙,把一小舟带得腾空而起,卷席至岸上又重重摔落,舟中之人皆是命丧当场,甚至还有撕裂的残肢由空中掉落,惨绝人寰!” 被众人围在中间的一个体型肥硕的儒生迫不及待地分享着自己今晨刚听来的传闻,引得诸儒生啧啧称奇,待得惊叹过后,才想起在面上强装出几分恻隐之色,念上几句佛号。 “所以啊,知府大人才急匆匆地召诸位兄台前往观祀,写告文,投龙简,可见诸位兄台文采之风流,才华之横溢,在整个嘉兴府都是顶顶闻名!” 那姓廖的举人倒是人情练达,几句话就说得那一干儒生学子红光满面,连腰杆都挺得更直了些。 “过奖过奖!” “廖兄才是我们的南州冠冕啊!” 一时间,互相吹捧之声不绝于耳,把山路上嘈嘈切切的蝉躁都压了下去。 “也不知今日撰写主告文的是哪位兄台啊?” 一群人之中,有会说话的,也有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坐在胖儒生身旁的一位状如麻杆,脑袋一摇三晃的张姓秀才发了话。 一言既出,亭中众人却都不搭腔了,刚才的热络顿时化作尴尬的沉默。 张秀才有些着了慌,紧看了胖儒生几眼,后者才拖长了音开口道:“还不是那大名鼎鼎的沈家老二。” “是那个沈忘沈无忧?” “呵,不是他还能是谁,整日里...